醫院作為社會民生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以更合理、高效的管理方式提高醫院服務質量與水平,是各級醫院管理人員面臨的首要問題。其中信息化系統是醫院建設所公認的優選手段。在醫院信息化建設中,護理管理作為醫院管理的一大核心課題,其信息化建設越來越受到學界和管理者的重視,并取得較大成果。
什么是護理質量管理
優質的護理質量應具有專業性、整體性、可實踐性和人文精神。國內學者認為,護理質量是指護理人員為患者提供護理技術和生活服務的效果、優劣程度;是衡量護理領導者管理水平、護理人員素質、護理業務技術和工作效果的重要標志,護理服務質量由護理設施、護理技能、護理人員、護理人員與服務對象之間的行為關系等決定。護理質量管理是按照護理質量形成的過程和規律,對構成護理質量的各要素進行計劃、組織、協調和控制,以保證服務質量達標、滿足和超越服務對象需要的活動過程。也有學者認為,護理質量管理是指制定護理質量管理標準,依據標準對護理工作服務的全過程進行有目的的評價、判斷患者是否得到應有的護理效果,并不斷總結經驗、找出差距,通過信息反饋,從而進行有效的控制管理過程。

護理質量管理信息化
護理質量管理信息化是指將護理質量評分標準輸入計算機,建立數據庫,將護士長、科護士長、醫院護理質量管理委員會、護理部各項檢查及護理工作報表等數據輸入計算機,使信息得到準確、及時的儲存,利用計算機將儲存的信息進行運算、統計、分析后,將各科室護理工作質量以報告的形式輸出,準確地評價護理工作強度和護理工作質量,從而進行對比分析,查找缺陷,持續改進,提高護理質量。護理信息化是衛生信息化的重要分支,它將信息技術應用到護理工作中,把護理學、計算機技術、信息學三者結合起來,通過提高信息交流、文書書寫質量和工作效率等,以達到提高護理服務質量的效果。護理質量管理系統包括護理質量檢查,護理缺陷、護理問題資料的收集以及動態監測等,及時發現護理隱患,分析其原因,針對不同問題采取相應有效的糾正措施,防止意外的發生,將護理風險降到最低,有效地保障醫療護理安全。

影響信息化護理質量管理的因素
01思想觀念因素
提高護理質量信息化管理意識淡薄。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帶來的是醫療、護理模式的同步變化,人們對健康的需求也從單純身體健康轉變為生理和心理的同步需求,出現了需求多元化的狀態。很多護理工作人員還未認識到,現階段的護理工作中心正在由信息化、網絡化逐步取代曾經的紙筆化。護理管理信息化的過程減緩,讓患者不能享受高質量、便捷的服務。部分醫院管理層人員對醫療市場缺乏前瞻性,不能夠與時俱進,對患者所需求的高質量護理服務不夠重視,這也導致醫院信息化護理質量水平不高,讓患者的滿意度下降。
02管理人員因素
管理人員專業水平不夠,對先進的現代護理管理理念缺乏認識,護理質量管理教育不夠。一些管理人員只把安全穩定、不出事放在第一位,不重視護理質量管理,還有一些人員只看到獎金,執行護理管理質量的高低與獎金多少成正比。可見,工作人員全面參與并提高護理質量管理的意識和醫院護理管理體制亟需完善。
護理質量管理的核心是質量管理體制,好的護理質量依靠好的護理管理。護理管理制度不完善、不嚴格監控護理質量,讓護理質量大大降低,最終出現各種問題,讓患者不滿意。例如,不嚴格執行“三查八對”制度,導致護理差錯的發生。
03護理人員因素
護士的醫療護理任務比較繁重,還有來自患者和醫生的壓力,生理和心理備受折磨。護士長期處于繁重的工作任務和較高的壓力影響下,容易出現注意力不集中、反應變慢、疲憊感增多、工作熱情減少,導致護理質量降低。社會對護士的工作評價守舊片面,大多民眾認為護士的工作只是簡單的發藥、打針和照顧患者,認為醫生才是疾病治療的關鍵,對護理工作缺乏正確的認識,更有甚者對護士故意挑剔、不尊重、辱罵、惡語相加等。管理者未能盡好自己的職責,造成醫患溝通不暢。
04醫院因素
一般情況下,醫院為了節約人力資源成本的支出,會縮減護士配置數量,這樣就造成了實際的臨床護理工作要更加繁重,護士普遍覺得身心疲憊、壓力過大,護理過程中的細枝末節難免出現疏漏。因為政策的影響,醫院為了生存發展就必須降低各項成本,護理人員數量上減少,護理質量管理投入也不足,護理質量管理由各部分和各科室具體負責,管理模式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
護理管理信息化建設
01網絡為基礎
以網絡為基礎,對廣泛的信息進行數字挖掘,知識提取、提供虛擬現實和強大的決策管理功能。實踐證明,數字化管理有效實現了對護理信息的整合和利用,使護理管理工作更加科學化、標準化、規范化,信息傳輸更加及時、準確和有效,促進了護理管理工作效率的顯著提升。大型綜合醫院實行信息化管理護理質控模式對縮短護理質控時間、減少護理不良事件的發生、提高各項護理質量及護士對護理質控的滿意率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02數字化重癥監護系統
重癥監護病房危重患者多,生命體征變化快,醫囑調整頻繁,各種信息數據量大,這些數據是否能夠及時傳輸、調用、分析、共享是快速救治危重患者的關鍵。數字化重癥監護系統通過儀器設備的數據接口,將患者的信息數據進行一對多采集。護理人員根據臨床需要設定采集頻率,利用儀器的數據接口將呼吸機、監護儀、微量泵等醫療儀器的數據實時地傳輸到危重癥護理記錄單中,并自動繪制動態的數據曲線。監護數據的自動采集確保了數據記錄的及時性與準確性。危重護理記錄單采用結構化書寫方式,靜脈入量實現PDA掃描后實時傳輸至記錄單,出入量數據自動匯總,提高了危重護理記錄的規范性和準確性。為使護士全面準確地了解患者的病情,護士在NIS中可關聯查閱到醫生書寫的病程記錄和患者相關的檢查、檢驗報告;同時醫生在臨床信息系統(ClinicInformationSystem,CIS)中也可實時查看到患者的體溫單、監測記錄單、危重癥護理記錄單及患者各項生命體征的趨勢圖等。各系統間有效鏈接,實現各系統間的數據共享。
03以護理質量評價為目的的信息系統
目前國內護理質量管理信息系統的應用主要有護理質量評價與反饋系統、綜合型護理質量控制系統以及基于PDA的護理質量評價與監控系統等。蔡寶英等的研宄中,借助醫院信息網絡平臺,開發應用護理質量評價與反饋系統,實現數字化護理管理。此系統按照三級護理質量管理體系設置,質量評價標準參照《軍隊醫院護理質量主要評價指標》,檢測者可任意選擇裝有辦公自動化系統的網絡終端根據權限錄入檢測結果。護士長、總護士長、護理部可實時查詢各護理病區質量中存在的問題及考評分值,查詢護理病區質量考評橫向和縱向比較結果,查詢各護理病區及全院各項護理質量指標的完成情況。

我國的區域衛生信息化才剛剛起步,護理信息化工作也遠沒有成熟的模式,借鑒國外護理信息化建設的經驗,在護理信息標準化的基礎上,構建區域協同護理質量管理信息系統,將是護理質量管理科學化、現代化發展的新方向。這對于提高護理服務質量,提升各醫院護理管理水平,實現護理資源的合理化配置具有深遠的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