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強化醫共體信息化運營管理
以醫共體為單位,統一運營管理信息系統,實現信息共建共享、互聯互通。全面推進醫共體資源調配、業務經營、質量評價、財務分析、效率監測等數字化管理,提升基于大數據的服務運營能力,進一步優化服務流程、降低運行成本、提高服務質量和資源利用效率,打造數字化、智能型醫共體。
2.發展“互聯網+醫療衛生”服務
深化醫療衛生服務領域“最多跑一次”改革,探索建立快捷、高效、智能的診療服務形式和全程、實時、互動的健康管理模式。發展“互聯網+”醫療服務,開展遠程專家門診、遠程緊急會診等遠程醫療服務,提供分時段預約、在線支付、檢查檢驗結果推送、部分常見病和慢性病線上復診、線上開具處方與藥品網絡配送等服務。創新“互聯網+”健康服務,開展慢性病、母子健康和家庭醫生簽約等在線服務管理,提供健康咨詢、健康教育、健康管理和服務提醒等。推行“互聯網+”分級診療,建設縣域預約轉診系統,對接省預約轉診平臺,提供預約診療、雙向轉診、遠程醫療等服務。建立“互聯網+”人工智能服務,打通醫療服務的各個環節,整合各方資源“圍著病人轉”,為病人提供高效服務。
3.完善全民健康信息平臺
在全省衛生健康信息化總體框架下,按照“一中心、一專網、一通卡、一門戶”的要求,建設醫療衛生數據中心(平臺),統一采集和存儲醫療衛生服務與管理數據。推廣應用居民電子健康卡,實現衛生健康服務線上線下“一卡識別、一卡通辦”。以高血壓、糖尿病等常見慢性病為切入點,推廣“互聯網+慢病管理”模式,方便家庭簽約醫生進行慢病個性化干預,增強簽約居民的健康獲得感。大力推進健康管理個性化、智能化和便捷化,開展全面健康管理,提升健康服務水平。保障衛生健康信息、網絡和數據安全。
4.推進醫療衛生數字化監管
整合貫通醫療、醫保、醫藥等相關信息系統,建立實時、動態、連續、綜合的監管服務平臺和監管機制。開發應用基于DRGs的醫共體績效管理評價體系,加強對醫療質量、病種結構、藥品、耗材使用和醫療費用的常態監管和動態分析。推行醫保智能審核和實時監控,將臨床路徑、合理用藥、支付政策等規則嵌入醫院信息系統,實現事前提醒、事中監督、事后審核。加強藥品、耗材采購供應信息有效管理和合規共享,建立采購價格監測、分析和預警機制。
微信掃一掃,了解更多:

|